了解以太坊挑战者,解析Mina、NEAR、Avalanche等新兴公链的崛起与优势

小编

你有没有想过,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以太坊这位“老大哥”其实也有不少小弟在暗中较劲呢?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揭开这些以太坊挑战者的神秘面纱,看看他们各自都有哪些过人之处。

Tezos:智能合约的“自我管理大师”

说起以太坊的挑战者,Tezos绝对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位。它自称是第三代区块链,与以太坊在智能合约和分布式应用(dApps)的领域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Tezos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开发了一个可以通过链上治理和自动执行升级过程进行自我管理的区块链。这意味着,Tezos不需要像以太坊那样,由一小部分核心开发人员来决定协议的未来变更。相反,Tezos的持有人可以通过委托权益证明(DPoS)参与协议的开发,这种模式被称为链上治理。

想象你手中的代币就像是一张选票,你可以用它来决定Tezos的未来走向。这种模式不仅让Tezos更加民主,还避免了硬分叉的发生。简单来说,Tezos就像是一个拥有自我进化能力的智能合约平台。

NEAR:分片技术的“速度与激情”

以太坊2.0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而NEAR作为以太坊的新生挑战者,也采用了分片技术——夜影协议。NEAR的全称是NEAR Protocol,它是一个以分片、权益证明、Layer1区块链为基础,为可用性而设计的公链平台。

NEAR在技术面上非常优秀,其每秒交易处理能力高达10万笔,这在当时可是相当惊人的。而且,NEAR的共识机制也非常独特,它采用了阈值权益证明(Thresholded Proof-of-Stake),即TPOS。与其他的PoS不同,NEAR平台的验证者无需比拼质押量来争夺下一个区块,而是通过选举机制选出验证者。

这种机制有点像拍卖,大量有意愿的竞拍者通过签署交易声明自己愿意质押多少的NEAR代币,然后每隔12个小时会决定成为验证者的最低质押量来作为阈值。质押量超过该阈值的就有机会被选为验证者,选中的概率与质押量成正比。

Mina:区块链的“瘦身达人”

Mina协议是首个具有恒定区块大小的区块链加密协议,使用ZK-SNARKs零知识证明来将区块链封装在一个单一的、可验证的、轻量级的证明协议中。这意味着,无论执行多少交易,验证区块链仍然很便捷,并且每个人都可以访问。

Mina协议通过创建一个简洁的或压缩的区块链来解决数据大小的问题,整个Mina区块链一直是大约22kb-几条推文的大小。这为终端用户提供了较低的进入门槛验证交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在几秒钟内同步并验证网络,增加了整个网络的去中心化。

此外,Mina还支持一个全新的应用类别——快照。这可以让用户在不损害数据隐私和可编程货币的情况下提供金融服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手机访问这些应用程序。

Avalanche:去中心化的“超级英雄”

Avalanche是一个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设计的开源区块链平台,具有企业级协作性、高度可扩展性的特点。它也是第一个在1秒内实现确认的智能合约平台,支持全部的以太坊开发工具包,而且能让数百万的独立验证者作为矿工参与。

Avalanche的共识机制非常独特,它将传统方法、中本聪共识以及雪崩协议合并成一个全新的协议。在去中心化网络的基础之上,这个协议具有规模性、高速、规模性、快速确认以及节能的优势。

Avalanche的创始人Emin Gun Sirer在2018年提出这个协议,当时以太坊随着使用者增加开始出现链上塞车状况,雪崩协议希望以全新共识增进链上交易处理速度。

了解了这些以太坊的挑战者,你是不是对区块链的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呢?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里,谁才是真正的王者,让我们拭目以待吧!